您的位置: 首页 >家校共育>心灵驿站>详细内容

心灵驿站

如何养育一个乐观的孩子?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7-02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

一遇到问题就喜欢退缩,面对挑战和困难恐惧不已,想必许多孩子在问题面前,都容易以这样的姿态应对,总是把问题往更坏的方向思考,很容易加大孩子解决问题的难度。

想让孩子从悲观变得乐观,这些方法的应用,值得家长借鉴。

晓晨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,以前的他总是在面对失败、不理想成绩时,显得极其焦虑而自责,一旦考不好,负面情绪便占据了主导地位,他可能会因此而悲伤许久,任凭家长怎么开导,都无用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参与了中科院的“成长型”实验,经过这个实验,他再也不会焦虑、恐惧自己不理想的成绩,在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个问题上,能够更为乐观地思考,以往都是爸爸妈妈劝说他,现在反而是他安慰自己的妈妈,表示现在自己与他人有差距,才有更多的进步空间。

就这样,晓晨从数学导师变成了全班数学成绩顶尖的学生。

从悲观到乐观,只需要一个契机和一个恰当的改变,乐观给孩子带去的能力要比悲观强许多,孩子的成长,离不开这份乐观积极的心态。

一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来说,意义在哪里?

1.培养成长型思维

与成长型思维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,二者的主要差异便在于前者在遇到问题时,能够积极应对,而后者在应对困难时,总是退缩不前。

乐观的心态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,能够鼓足勇气做出尝试,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,以及成长型思维的形成。

2.抵挡“习得性无助”的伤害

所谓“习得性无助”,指的是个体在面对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时,会不自觉地被失败心理、失败结果影响,变得恐惧失败,在还没有努力之前,就会认为自己做不到,进而不作为。

乐观心态的培养,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避免因习得性无助带来的伤害,提高其面对困难的信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战斗力。

二、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?

1.巧用赏识教育

孩子乐观的心态离不开家长的鼓励与支持,而一份鼓励要想让孩子变得有自信心,还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导。

在生活中,很多孩子都会否定自己的能力,比如遇到了一件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,别人家的孩子都没头没脑地勇往直前,可是自家孩子却停住了脚步,表示自己做不到,不能行动。

因而,父母需要利用一些方式肯定孩子,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,进而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,正确面对自己。这个方式便是赏识教育。

家长们在日常的相处中可以给孩子许多走心的评价、细节的夸赞,兴许孩子自己都没有发现,原来在自己身上还有这么多优点,这样一来,其自信心和乐观思考的心态便能慢慢养成,变得积极许多。

2.父母身体力行,用积极式的思维方式引导孩子

孩子在幼年时代的许多心理、行为都来自于对父母的模仿,也就是说,家长的行动、处事方式、思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思考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几岁时容易出现暴力行为,这与父母教育方式,行为习惯有着很大联系。

所以,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身体力行,用积极的思维方式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,变得积极、乐观,勇于试错、探索、实践等。

比如,当孩子和别人玩耍的时候输了,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,这次没有获胜,是为了下次赢得更漂亮,况且,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游戏的过程才是。这样孩子的心情也会不一样。

3.培养孩子的思考力,提高其自我认知

当孩子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强时,孩子的自信心、乐观的心态也会随之而来。这是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接受程度、肯定程度,会影响其面对问题的态度、解决问题的方式。

所以,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加乐观,提高其自我认知很重要。

思考力的提高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比较“聪明”,从一次次的思考中,孩子会获得许多信号,比如“我可以”,“我做到了”,“我这个方面还需要提高”。

对自己的优缺点掌握清楚了,孩子自然有了进步的方向,也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。

家长掌握这3招,不怕孩子陷入悲观,这是优秀父母的必备要素。

 [出处:网络] 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